年8月1日,中国共产*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至此,我*走上了建立中国工农红*、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相关的人民*队医疗卫生问题也随之产生。
起初,新生的红*万事都得从头做起,毛泽东同志适时提出“为了适应战争,应该多训练些*医”的指导思想。于是,我*开始一面培养专业医务人才,一面以优厚待遇挽留被俘的敌**医。
后来,*队的医疗体系逐渐完善,我们有了自己的*医学校,自己独特的授课方式,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医护工作者,保障了前线战士的战斗力。一旦打起仗来,*医就得站在生死线上,和阎王爷抢人。
早期的红*以打游击为主,因为我们兵力不够,装备差劲,正面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
游击讲究动,敌人在明我们在暗,掌握了主动权,东面打一枪,西面发起进攻,作战的胜率大幅提高。
但是,如此大范围、长时间的行*,普通战士接受得了,伤兵就不行了。
部队奔袭中,如何安置受伤了的战士,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当时,我们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没有随队的医生,无法就地疗伤,可带着上路容易暴露,又不可能将伤病员丢弃,每每遇到类似情况,大家都得犯难。
三湾改编时,一众将领专门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讨论的结果是,决定组建一支卫生队专门收容治疗伤病员。
打那时候起,到年,就是红*卫生工作创始的起步阶段。
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安家后,毛泽东同志再三提及伤兵问题,先是在茅坪设医院,紧接着,医院——医院落成。
医院的设立的确给了伤病员比较稳定的治疗、休养场所,弊端也十分明显。
就根据地本身而言,敌人三番四次前来叨扰,避免不了刀剑相见,战火四起,双方交战情况下,好胳膊好腿的都去打仗了,医院里,无人守护,很有可能就被一锅端了。
比方说,年初,“围剿”部队攻克井冈山,根据地的一百多名伤病员来不及转移,成了敌人的刀下*。
不过,相比于弊端来说,利还是更多的。继医院建成后,年8月至9月,井冈山根医院:医院(医院)。
而活动在其他地域的红*部队,对*事医疗的重视程度也慢慢提高,医院供伤员疗养。
医院从无到有,便是利的凸显,是一种进步。
毕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结束后,转战过程中,因缺医少药牺牲了不少的战士,很多人开始打退堂鼓,不愿再随*作战。
医院,等于有了定心丸,起码证明了,工农武装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正轨。
招募医生的过程很艰辛,在那个年代,中医多,西医少,招进部队的医生水平良莠不齐。
再加上,队伍里还存在歧视行为,半路参加革命的医生,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排挤,想要在红**医队列中立足,不是件容易事。
不过,这种歧视往往在相处一段时间后,就会化为烟云,因为他们的贡献,诸位战士都有目共睹。
在红**医数量不多时,伤病员通常采取“寄养”的方式分散医治,靠的是群众的掩护,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有时,群众不愿承担风险,拒绝收留伤病员,伤员就无处可去。
有时,伤病员自己不愿意被收养,硬是要跟着部队一起行*,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
红**医数量逐年递增后,伤病员的救治重心从“寄养”医院治疗,安全系数有了保障,药品供应充足,医务人员也比较齐全。
就拿医院来说,都有三层楼。
一层住重伤病员,一层住轻伤病员,一层是前委办公室。
虽然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医院,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三名医生,十几名看护人员、担架人员,加起来也有二十人了,已经初具规模。
有了这些经验,红*挺进赣南地区,创建中央苏区时,有了更足的底气。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的红色*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巩固根据地的方法: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医院。”
年初夏,刚满30岁的贺诚带着一名文书走马上任,担任红*总*医处长。
贺诚一来,红*卫生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他一眼就看清楚了医疗工作止步不前的症结所在,指出了医护条件简陋,短期看护培训班、*医培训班效果不甚理想等问题,并总结了红一*团红三班看护班、医院女子看护学校、中央红色看护学校、中央红色医务学校的优点,于年11月20日,“孵化”了中国共产*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校。
贺诚明白,毛泽东同志把“建设较好的医院”作为巩固革命根据地的三项重要工作之一的良苦用心,将学校的教育方针拟定为“培养*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不限性别,只要通过体格检查、*治考核和文化测验,就可以进校学习。
校内课程不多,一来,得先学习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以战伤治疗生变以及防治四种疾病为重点;二来,还需学习生理学、解剖学、药物学和拉丁文四门课程,学制为八个月至一年。
从创办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转移,该校培养了余名医护人员,壮大了红*的医疗力量。
另外的医生,一部分是俘虏的敌**医,一部分是民间医术精湛的名医。
像傅连暲、戴济民,他医院待过,有口皆碑。
为了充实红*医疗队伍,高级将领常常三顾茅庐,请他们出山。
有他们的加入,无异于给红*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据资料显示,中央红*离开瑞金时,总卫生部曾给部队预发了3个月的药品,自身仅带了担药品器材。
这些药品消耗很快,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基本上都用光了。
但我们的红**医医术精湛,有理想和信仰,总能在夹缝中找到生存的渠道,把植物叶子、经文等物品,用纸蒸煮后代替纱布,把羊毛放到开水中烫一烫,代替脱脂棉,以动物油脂代替软膏……
如果有些人受了枪伤得做手术,没有麻药了,就采取精神鼓励的方法。
长征中,红*夜行晓宿,抵达宿营地时基本上是黎明,红*的*医行*了一个晚上,还得抓紧时间去各个地方看一看,以免耽误了受伤了的首长、战士的最佳治疗时间。
疟疾、痢疾、疥疮、腿部溃疡等疾病,是当时最常见的几类疾病,红**医除了治,还教大家如何预防,挽救了一大波战士的性命。
虽然他们不拿枪,但却是最忙的人之一。
本文由刘明生说长征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