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大数据掌控了人们生活的同时,有时也难免混淆视听。
今天立冬,一大早打开手机,看到系统推荐了一个动画版的国学视频,内容是关于如何理解“立冬不扫疥,单衣过寒冬”。一时手贱,便点开看了,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倒糊涂了。
其实这两句俗语没啥难理解。“立冬不扫疥,单衣过寒冬”,就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意思就是:如果立冬时候不扫疥,穿着单衣就能度过寒冬。话说得夸张了些,但足以说明立冬扫疥的重要性。
那么啥叫“扫疥”?它又为嘛如此重要?所谓扫疥,就是扫除体内一切不好的东西,主要是湿气。古人其实比我们更懂养生,立冬扫疥,更是一个仪式。《熙朝乐事》中说:
“立冬日,以各色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疥。”金银花可以清热解毒,菊花亦能驱风去湿,再佐以各色香草,祛除风湿的作用显而易见。
“立冬不扫疥”这句话是闹明白了,问题在于两句话连在一起是想阐述个啥?按照视频作者的理解,就是“立冬的时候如果不去除湿气,单薄的衣服也能越过寒冬”。
我滴乖乖隆地咚。我头一次听说,人体湿气居然如此重要。真要按这位仁兄所说,我应该先烧份汤药洗洗脑子,然后每天念七七四十九次“蓄积湿气,不怕寒冬”。鬼都知道,我是到了冬天就恨不得冬眠的那种人,单衣过寒冬,不要太诱惑好不啦?
可能有人会说:瞅你那阴阳怪气的损色儿,你能你解释。嘿嘿,那就且听姐姐我为你分解吧。
若要弄明白这句话,先得弄明白二十四节气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个没有气象预报的年代,二十四节气是气候变化的风向标,还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据历史记载,早在大宋朝,就有人能够利用节气知识准确预测到旱年涝年,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了粮食减产的问题。
知道了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我们再来说说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之一。立冬来临,一方面意味着各地温度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北方地区迎来初雪。另一方面,昭告万物凋零,部分动物进入休眠期(俺好想知道,这部分动物中为啥不能包括俺?呜呜呜)。
简单说吧,立冬就是,天气冷了,候鸟南迁了,万物归藏了,如我一般怕冷的人,也该准备寒衣御冬了。
叭叭叭说那么多,怎么还不解释立冬不扫疥,单衣过寒冬?别急啊,这不就来了么。
要说古代人为啥非得赶在立冬这天洗热水澡,无非是因为受条件所限,不能像我们一样天天一把澡(其实俺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也经历过一个冬天难得洗一次澡的艰辛),所以掐在还没有到冷不可耐的地步,洗洗好过冬。
那为什么有的立冬时节又不用扫疥呢?很简单,因为那一天前前后后的日子,温度都比较高,大家伙一合计,估摸着今年八成是个暖冬,洗澡的机会还是大大的,所以也就不着急啦。
既然是暖冬嘛,可不就能单衣过寒冬了?
诸位说说,是这个理吧!
当然,这样的体验,作为天天都可以冲把澡(没准还有那奢侈的,两把三把)的现代人,是不会有的。所以立冬这一天,我们从来不用担心因为不能洗澡,身上长出疥疮来了。
突然有往事不堪回首的赶脚:我那不知道清洁卫生的童年时代啊。嘿嘿。
当然了,我也不敢说我的理解一定就是对的,您信也好,不信也罢,我都可以肯定:“立冬不扫疥,单衣过寒冬”,一定不是立冬不去湿气就可以穿着单衣过冬了。真要是那样,还有谁会畏“湿”如虎,务必除之而后快?
近年来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打着弘扬国学的旗号,一知半解分享所谓传统的伪学者也越来越多。这是国之“疥”,不知何时方得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