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类不明原因的“红嘴烂嘴烂身”溃疡症状频发在冬春低温季节,鱼类常常出现一种不明原因的“红嘴烂嘴烂身”溃疡症状。这种病症主要以鲫鱼为易感鱼种,草鱼和鲤鱼虽然也有发病,但症状相对较轻。该病在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江苏地区,病情严重且持续时间长,难以治愈,给当地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溃疡性红嘴烂身病,其发病水温主要集中在20℃以下,从每年1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是该病症的流行季节。二、新型“鱼瘟”侵袭——鱼类溃疡性红嘴烂头病这种病症初看之下,似乎与赤皮和水霉的症状有所相似,但其核心区别在于,尽管表皮受损,但红嘴、烂嘴以及烂头的症状却最为显著。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最初可能仅出现零星死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死鱼数量会急剧增加,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池塘的鱼全部死亡,治疗起来异常困难,病程可持续长达两个月之久。因此,我们将这类表现为“红嘴烂嘴烂身”的鱼病统称为溃疡性红嘴烂身病,或简称鱼类溃疡病、溃疡性烂身病。鱼嘴及其周围区域出现充血和溃烂,下颌同样有充血现象;鱼眼鼓胀突出;鳃丝发生肿胀,部分鱼出现鳃霉病症状;尾柄处出血或竖鳞现象严重,鳍条基部充血或出血,部分鳍条出现腐蚀;内脏呈现脆弱化状态。这些症状使得人们容易将其误认为是鱼类受伤后引发的赤皮水霉并发症,然而,即使在没有捕捞过鱼的塘口中,该病也有少量发生,且部分鱼类在死亡时并未发现水霉寄生,这显然与赤皮水霉并发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该病还表现出鼓眼、出血和竖鳞等常见症状,这些症状与传统的鲫鱼出血病和竖鳞病相似,但具体表现又有明显区别。同时,该病也与疥疮病存在相似之处但又有显著差异,疥疮病特征为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处凸起,而溃疡病则是肌肉从体外向体内发生溃烂,且烂身病的主要特征是“红嘴烂嘴”,病变主要集中在头部。(病鱼展现出明显的“鼓眼、红嘴、鳃上粘液厚重”等症状)此外,在养殖界存在一种说法:“低温不用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低温环境下可以忽视鱼病的治疗。实际上,某些鱼类在低温时可能面临特定的病害威胁,例如水霉病、小瓜虫以及斜管虫等,它们在冬春季节的低温时段尤为猖獗。特别是水霉病,每年都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小瓜虫的难以根治也常常令人头疼不已。用药方案:推荐使用腮腐康、肝胆无忧与银翘板蓝根散。这三款纯中药国标产品,结合外泼与内服方式,能有效治疗鱼类病害。请注意,治疗期间严禁换水、加水,并避免使用抗生素或化学药品。同时,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