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中,腐皮和烂身问题较为常见。尽管腐皮病不会像甲鱼的腮腺炎、红脖子病或大脖子病那样导致高死亡率,但如果处理不当,该病往往会导致甲鱼出现疥疮病和穿孔病等并发症,从而造成持续性的死亡。
一,甲鱼腐皮病究竟是何方神圣?
腐皮病,这一在温室或外塘养殖中频繁出现的病症,可能贯穿甲鱼整个养殖周期,其发病率之高、持续时间之长,以及带来的危害之大,都令人不容忽视。严重情况下,该病甚至可能造成高达20%的死亡率。
一,甲鱼腐皮病的病原与诱因
腐皮病,这一在甲鱼养殖中常见的病症,其病原主要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以及无色杆菌等细菌。通常,该病的发生是由于甲鱼在养殖过程中因互相撕咬或与地面摩擦而受伤,进而导致细菌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水温也是影响腐皮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当水温超过20℃时,该病便开始流行,且温度越高,发病率也相应上升。同时,水温的剧烈变化也会增加该病的发生风险。
二,甲鱼腐皮病的症状表现
甲鱼患上腐皮病后,其体表会出现糜烂或溃烂的症状,这些病灶可能出现在颈部、背壳、裙边、四肢以及尾部等部位。症状多样,可能包括颈部皮肤剥离,露出肌肉;背甲变得粗糙,或出现斑块状溃烂,皮层大片脱落;四肢、脚趾以及尾部也出现溃烂,严重时脚爪可能脱落;腹部溃烂,裙边出现缺刻,部分病例形成结痂。病程通常较长,若未发生感染,多数甲鱼可能长期带病生存,少数病例可能自愈。然而,颈部感染或病程严重的甲鱼,可能会表现出反应迟钝、活力微弱和食欲丧失等症状,这类甲鱼通常在短期内死亡。
如何预防和应对甲鱼腐皮病?
预防甲鱼腐皮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温室养殖甲鱼时,要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建议不超过00只/平方米,以降低腐皮病的发生概率。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