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圪”族
文/苏承慧
洪洞土话的词汇里有“圪”一族,词丁很兴旺,很值得说一说。洪洞人用“圪”来命名很多事物。身体力行是洪洞人的本色。人体上的一些部位(主要在四肢上)先进了“圪”族:打架拼除、呲光棍要靠“圪斗子”,“圪斗子”上头有“圪肘子”,“圪肘子”过去还有“圪肘窝”;腹股沟叫“圪仄”,站起蹲下要用“圪膝盖儿”。正常的时候“圪”,不正常的时候也“圪”:皮肤上生病有了凸起物,就是“疙瘩”,手上得了疥疮,叫“圪老”,劳动时家具硌得手上起了水泡,就叫“圪泡”。人受了惊或者着凉了,身体不由自主地一哆嗦,洪洞人叫“圪瘆”,这“圪瘆”只能“打”。很不幸,工作时让机器轧掉了手指,剩下一个秃秃的手掌,成了“圪朵儿”。自己要“圪”,身边的各种事物也难逃“圪”命。活的里头,树上爬的有“圪伶”(松鼠),空中飞的有“圪蜂”(马蜂),地上走的有“圪羝”(公羊),土里钻的是“圪桃虫”(蛴螬)。光在水里游的是“圪蜯(河蚌)”,一会儿水里游,一会儿陆上行的是“(水)圪蟆”(青蛙)“旱圪蟆”“钉子圪蟆”(蟾蜍)。“(水)圪蟆”“旱圪蟆”的祖先或者子孙也姓“圪”,就是“圪蟆圪蚪”或者“鱼圪蚪”。不光野地里的动物“圪”,家里也少不了:瓮圪旯里窜的是“圪旯里家”(老鼠),炕上蹦的是“圪蚤”(跳蚤)。动的说过了,咱说不动的。有一种树叫“圪桃”(核桃),好多树上都长刺,合起来给它们一个名字,“圪刺”。树上未放的花蕾是“圪斗儿”,树上的杈叫“圪杈”,树梢叫“圪梢”,“圪梢”上折下一枝,粗的是“圪栏子”,细的是“圪枝儿”。树是“圪”命,草也难逃。搂一扑子短而乱的干草回去当软柴火,统统叫“圪渣”。生火做饭,光白面能做“圪脱儿”(猫耳朵),加把玉米面,做“擦圪蚪”(擦尖)也不错,初一、十五献盘子,离不开“圪瘩儿”(一种圆锥形馍馍,又叫“献角儿”),年下或者中元节一定要打得吃“圪烂”(大型石头饼)。日常用品里的“圪”也不少。扁担两端挂水桶用的木制或铁打的钩子叫“圪斗”;编篮子时收束到提梁上的一扭扭荆条叫“圪巴”,“五圪巴篮子”最大,盛物最多;一缕一缕的破布条,叫“圪絮”;剥去玉米粒的玉米棒棒,是“棒子圪朵”;叫花子标配的打狗棍,名字是“枣圪栏”;纺棉花用的棉条,洪洞人叫“圪卷”(验证一下,洗澡时人身上搓下来的皮垢成型物叫“恶肤圪卷”);没有烧结的煤核,洪洞人称为“圪料”;抓把柄,洪洞人称抓住“圪把”;很多的块状物都称“圪岱”,比如,暖壶圪岱、芥圪岱。洪洞土话里很多带“圪”的名词跟地形有关,这些地形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凹下去的地形可以“圪”,如表示小坑的“圪窝儿”,大一些坑的“圪窝子”,更大的坑的“圪坨”,长条状的“圪壕”“圪垌”。凸起来的地形也可以“圪”,如表示小土山的“圪垛”“圪塔”,指地垄或凸起来的道子的“圪楞”。最神奇的是,从“圪坨”到平地再到“圪塔”的台阶,洪洞人也以“圪”冠之,曰“圪台”!因为与地形有关,洪洞有很多地名也姓了“圪”。比如圪垌、圪塔、圪堆底这样的行*村名,还有马牧圪垛、马石圪垛、神王圪塔、南圪塔、磨儿圪塔、前东圪塔、后东圪塔、李家圪塔、徐家圪塔、王家圪塔、吴家圪塔、大圪塔坡、碌碡圪岭、圪垌里、武家圪垌等自然村名以及许多现在基本不用、鲜为人知的秦壁圪塔(帽子圪塔)、周家圪塔、贼圪塔岭等“古地名”。需要说明的是,“圪塔”读音为“gēda”,也写为“圪垯”,显然是“圪瘩”的雅化。“圪里旮旯”“圪里圪瘩”是“圪”族里的两个四字词语,其中的“圪里”的作用近于词缀。洪洞土话里,“圪”族名词中的一些还可以在“圪”前再加一个表示属性的语素,使其词义指向更加专一。比如,“门圪老”(门框),“鱼圪斗”“牛圪瘪”(牛虻)、“麻圪岱”(蜻蜓)、“河圪楞”(河沿)、“炉圪台”(灶台)、“掐圪垯”(揪片)、“碗圪板”(一种置于“炉圪台”上的木制放碗类器皿的家具)、“嫩(读音近于nou)圪虫”(学大人样的孩子),等等。在洪洞土话里,“圪”在名词中吃香,在其他词类中也不甘落寞。在动词里,“圪”族很繁。一个人可以“圪”:呼吸道吸上凉风要“圪嗽”,消化道冷热不调会“圪吟”(打嗝),将少量食物含在嘴里是“圪抿”,要喝面汤,心急汤热,只好用筷子不断地“圪搅(读为lao)”,饭后慢慢散步叫“圪转(zhuai)”,站累了蹲下来必须“圪蹴”或“圪斗”,腿脚不便坐在地上却想挪动,只好“圪蠕”或“圪捤”。有的人好钻研,一台破收音机“圪捣”一天也不累。男人家外出打工,女人家收拾家务,东掇一下,西戳一下,“圪撩”(缝)上孩子的两件校服,就把一天“圪磨”过去了。老人家掉了牙,吃东西时嚼不碎、咽不下,“圪绾”是唯一的选项。不管什么人,最后都要“圪嚓嘭”。“圪嚓嘭”是一个从象声词转化而来的动词,也值得一记。“圪”也用于社交。搔对方的“圪肘窝”或者肋骨两侧引其发笑,称为“圪肋”,纠缠不清是“圪扯”,心里有话想说出来,又怕别人听到,“圪囔”“圪嘟”是最好的办法。有的人太爱说话,嘴里整天“圪咂”着。洪洞人交往,喜欢的是利落,讨厌的是“van丝缠”,但谁也不能完全避免犹犹豫豫、吞吞吐吐地说几次话,打起“圪吭”来。看护小孩也是一种社交。大人好静,小孩好动。大人坐着,小孩在一旁“圪揉”“圪搜”个不停,或者不时过来扯一下袖子,踢一下鞋,“圪搅”个不停。时间一长,大人小孩都身体疲乏,只得“圪眯”一下略作休息。除了人之外,洪洞土话里其他会“圪”的东西就不太多了。数得着的有扁担的两头,挑上重物就“圪闪”;春秋天的老天爷,小雨初下,叫“圪星”。“圪”族里的形容词也有一些。容器里的液体太满了就“圪淹”,布料、衣服皱了就“圪搐”,食物没有煮熟咬不动就“圪筋”。布鞋常靸着,后帮子必定“圪塌”。小伙子饭量大,吃饭时碗里经常舀得“圪堆”了。路也好,木材也好,弯曲就叫“圪了”“圪柳”,不嫌字数多干脆就叫“斜三圪了四”。“圪”族四字形容词也有几个,多以形容地面不平或地上乱七八糟,比如“圪梁瓦块”“圪登绊脚”“圪栏挈棒”。还有一个四字的形容词,“圪圪嫩嫩”,形容人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不能说“圪嫩”,大约是个例外。需要特殊记录的还有一个“圪蹬脚儿”。“她可算了人呢,在那一大家子了也是圪蹬脚儿走哩”“他要能做了老婆的主,我还圪蹬脚儿走哩”。前一个用她的“圪蹬脚儿”夸她,后一个用我的“圪蹬脚儿”贬他。“圪蹬脚儿”者,踮起脚跟也。踮起脚跟作用这么大,实在令人意外。“圪蹬脚儿”修饰“走”,属于副词序列,而且可能是“圪”族中唯一的副词性质的结构。另外“圪蹬脚儿走”,似乎只有女性说。“圪”族在象声词里也有孳乳。比如,表示断裂的声音,“圪嚓”;表示人走路的声音,“圪噔”;表示蛙鸣的声音,“圪哇”;表示突然爆出的笑声,“圪嗤”;表示吃豆子的声音,“圪嘣”。此外还有“圪嘟嘟”“圪哗哗”“圪吱吱”这样的象声词,已经可以见词闻声,自然不需赘言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