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仓往事丨一代名医张国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在上世纪的50年代至70年代,提起名医张国栋,太仓、常熟和昆山一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当时流传着一句话:“白相要到大世界,看病要寻张国栋。”张国栋不仅医术精湛、用药出神入化,以善治疑难杂症而闻名医坛,而且对中医的传承、发扬和光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国栋早年投师王秀外科名医方氏和璜泾名医董冕卿,五年学成后回到家乡归庄自开诊所,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行医生涯。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刚出道的张国栋因临诊细心、用药圆活、疗效显著,因此没多少时间就声誉鹊起。

和蔼可亲的张国栋,从不摆名医架子,看病时喜欢以轻松、愉悦的方式与病人沟通。他言语风趣幽默,诊室里常常谈笑风生,使求诊病人的紧张心情得到了放松,也给每一位病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张国栋给病人做外科手术时,一刀下去后病人痛得直叫:“张先生,死哉,痛死哉!”张国栋说:“张先生没死,活得蛮好!”引得全场病人捧腹大笑。张国栋就是这样一位让病人感觉亲切的“活乐佛”,很多病人在张国栋幽默的谈吐中,马上有了满满的战胜疾病的信心。

张国栋最受同行们称道的,是在外科临床上的“手勤”,这一点是同行们无法企及的。过去,农村儿童多得“癞痢头”的病症,张国栋在诊治时,往往不厌其烦地在孩子头上一刀一刀地把老疥疮刮得清清爽爽,随后再涂上硫磺膏,还再三叮嘱家长在换药时也必须依此操作。而别的医生嫌脏,不肯为孩子刮除老疥疮,只让家长把孩子的患处用双氧水洗干净再涂上硫磺膏就可以了。由于没有刮除老疥疮,治疗效果就差了许多。在遇到重症“老烂脚”病人来诊治时,一解开患处包裹的纱布,诊室里立刻臭气熏天,其他病人连同张国栋的助手都捂住鼻子逃了出去,张国栋却耐心地为病人把脚上的腐肉剔去,再敷上“青黛膏”,患处很快就收了口。别人问张国栋:“张先生,这么臭的病人,您怎么能吃得消?”张国栋风趣地回答:“我把鼻门关掉了。”像这样的事例,在张国栋的诊治生涯中是不胜枚举的。

有名医风范的张国栋,从不拘泥于传统医学的治疗范式,他悬壶不久就在遵循先人临床经验的同时,独具慧眼地在用药、医疗器械、手法等多个方面大胆创新,使中医药真正适应时代而普惠大众。以往外科使用的手术刀为单面开口的铜刀,由于锋利度不够,容易增加病人的痛苦。张国栋对此作了改良,他采用两面开口、极为锋利的钢刀,达到了快速、准确的手术效果,从而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太仓县中医协作组整理张国栋先生经验


  此外,对于外用石膏,当时许多医生只知沿用传统的熟石膏,其实疗效并不好。在别的医生都不去细察生、熟两种石膏药理的情况下,只有张国栋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改用了具有清热、生肌和消炎作用的生石膏,再配上其他中药,疗效就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行们眼见张国栋采用生石膏的优越性后,纷纷开始效仿,不再使用熟石膏了。这一技术改良,更加提高了张国栋的医疗威望。


  作为一代名医,张国栋自有他的“绝活”。在为病人做排脓手术前,他经常悄悄地把手术刀藏在纱布中,不让病人看到,然后在和病人谈笑时冷不防一刀落下。由于病人处在精神放松状态下,所以一点都不会紧张,等到他察觉时,手术已经圆满完成了,这是张国栋的“一绝”。

年建国后,张国栋相继执业于常熟支塘联合诊所和归庄联合诊所。年起,张国栋被调入沙溪卫生院,门诊业务常居首位,每天挂号的病人达多位,盛名久享不衰。虽然张国栋擅长的是外科,但找他看内科的病人也相当多,内行话说:“凡外科优者,内科也必优。”张国栋善于辨证施治,且自成一家,内科医术同样高明。在那个血吸虫病流行的年代,张国栋的内科治疗处方曾在国家级的中医期刊上发表,深受行家赞誉,也因此跻身江苏省名老中医的行列。为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张国栋还创制了卓有良效的补脾营养汤,挽救了许多病人。因此,张国栋对于防治血吸虫病所作出的贡献,也是当时的一般内科医生所不及的。

△当年的嘉昆太联合“灭钉螺”


  仁心仁术、济世为怀的张国栋,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医事业,他曾在太仓医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声望,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几十年了,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如今在归庄老街上,庭院深深的张国栋故居依旧伫立着,仿佛在向过往的人们讲述着一代名医的杏林往事。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陈慰

“娄东名医,杏林往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