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优秀的人你留不住看曹操教你驭人之术 [复制链接]

1#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www.gansulawyer.net/

话说,东汉末年,是创业者们的*金时代,诸多创业公司纷纷加入赛道,希望成为风口上的猪。

适时,以曹操、孙权、吕布、袁绍、刘备等人为首的公司因为业绩优秀、变现能力强获得了天使投资人的侧目。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除了师出有名,粮草兵力充足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团队了。

要知道一位一流的谋臣,能够帮助团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扭转局势以少胜多。

而一位一流的武将,则能够让团队士气大增,如有神助。

因此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那些能够走得远的公司,往往赢在了团队上。

所以如何吸引并留住有能力的员工?这应该是每个创业者都会再三思考的命题。

01.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天下能人将士,都希望能够择明主而事,只要跟对老板,身价上亿不是梦。

然而,如果跟错了老板,轻则不被重用,才能无法得到施展,重则下狱,累及全族。

关于如何气走人才,袁老板可谓是掌握了精髓,那就是三个字:我不听。

袁老板最初的核心团队其实也是不容小觑的:

许攸、郭图、审配、逢纪都是智谋之士,田丰、沮授也都是忠臣,颜良、文丑勇冠三*,高览、张郃、淳于琼也是具世名将。

然而,袁绍凭借着一招必杀技“我不听,我不听”,生生把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

有一次,曹操想要趁着刘备羽翼还未丰满的时候引兵东征,刘备通过细作得知这一消息后,修书一封让孙乾带着书信向袁绍求援。

田丰劝谏袁绍,趁着曹操东征刘备,许昌空虚的时候,可以乘虚而入,这样上可以保护天子,下可以救万民,真真是难得的机会。

然而袁绍怎么回答的呢?

他说:我也知道这样最好,但是我心神不定,五个儿子之中,我最疼爱的就是这个最小的儿子了,现在他患了疥疮,危在旦夕,我怎么有心情讨论其他事情?

于是决意不肯发兵。

田丰被袁绍这副没有出息的样子气炸了,用拐杖杵地,恨铁不成钢地说:“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

跺脚长叹走了。

而袁绍也因为不听忠臣谏言,而错过了一定天下的大好时机。

表面上,是袁绍不听谋臣的谏言,但本质上,是袁绍这个人不成气候,格局不大,没有创业者应有的野心和冲劲,也难怪荀彧会说袁绍是“无用之人”。

老板在考验员工时,员工其实也在评估老板。

这个老板格局大不大?

跟着他有没有钱途?

他的公司是否真的能上市?

也是员工每天的三连问。

你问为什么留不住人才?不过是对老板太失望了罢。

显而易见,跟着袁绍这样的老板,不会有什么前途。

02.

官渡之战中,袁绍领兵准备出发的时候,田丰尽守忠臣本分,在狱中依然上书劝谏。

田丰认为,现在应该按兵不动,等待时机,不可以妄兴大兵,担心会有不利。

沮授也劝谏袁绍:我*虽然多,但是勇猛比不上曹操的兵,曹操的兵虽然精,但是粮草没有我*的多。

曹操的*没有足够的粮草,所以急战对于他们是有利的,而我*粮草充足,更有利于缓守。

如果能拖上一段时间,曹操的*便不战自败了。

然而由于袁绍自身缺乏*事谋略和才能,无法认清当前形势,不仅没有听进去,反而大怒说他们“慢我*心,吾回必斩之”,然后一意孤行发兵。

所以到了后来,能人将士要么下狱,要么离开袁绍,另寻他路去了。

田丰入狱并被赐死,沮授也因忠言逆耳被囚禁。

袁绍麾下的谋臣许攸,仰天长叹说: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然后投奔曹操,教给曹操破绍之计。

袁绍手下的大将高览、张郃也因为“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曹操所擒,吾等岂可坐而待死?不如去投曹操”,便带领本部兵马,投奔了曹操。

后来才有人作诗说“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03.

再说这曹老板,核心团队成员简直一流,文有郭嘉、荀彧、贾诩、荀攸、程昱等五大谋臣,除此以外还有30多位谋臣都为曹操献过计。

武有典韦、许褚、张辽、徐晃、张颌、夏侯兄弟、庞德、文聘、乐进、李典、曹彰、曹洪等数名猛将。

曹老板是出了名的爱才,在挖墙脚上,哦不,吸引人才上,曹操简直跟个大猪蹄子一样,见一个爱一个。

但凡看到有才能的人士,就开始盘算着能不能收在自己身边。

如果看上的是其他团队的谋臣或将领,就嘱咐手下的人下手轻点,然后派人去游说,要不要到自己的团队来。

对方如果答应,曹操就欢天喜地封官赏银,如果对方不同意,那就予以厚葬。

跟袁绍、吕布的团队比起来,曹操的团队简直是人才们的天堂。

作为老板,曹操身上有几个优点对于人才来说,带着致命的诱惑。

一是,懂得让利。

曹操打完胜仗以后,最喜欢的就是犒赏三*和谋臣。

例如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之后,并没有要求手下把袁绍留下的金银珠宝悉数上缴,而是将所得的金宝缎匹分给将士。

04.

二是懂得广开言路,聆听其他人的建议。

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后,曹操打算乘胜追击,西击乌桓。

然而这个想法却遭到了曹洪等人的反对。

他们认为,袁绍他们兵败将亡,势穷力极,不足为虑,但是如果引兵西击,这个时候许都如果被刘备、刘表趁虚偷袭,则得不偿失。

这时候郭嘉站了出来,认为沙漠之人仗着自己地处边远,一定没有提前设防,乘其不备,可以突然发兵击之,便可以破。

再者,袁绍与乌桓有恩,而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依然还在,不可不除。至于刘表那边,因为知道自己的才能无法驾驭刘备,所以不可能予以重用。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决定向西进*,战胜而归后,反而奖赏了之前劝谏他别进攻乌桓的人。

他对众将士说:我之前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然胜利了,也是上天保佑,不可以效仿。

你们的谏言,是万安之计,因此赏赐你们。以后不要因此而不提建议。

同样是“不听话”,袁绍是听信谗言,不辨是非,一旦手下跟自己意见不合,便予以重罚。

这就导致两个很严重的后果,一个是手下的人如果有不同的建议,也不敢提出来,只能选择“取悦”老板,顺着他的话说,所以往往会导致在重大决策上出现失误。

另一个后果则是让忠臣心寒,那些有能力的、有才气的都会心灰意冷,跳槽到其他公司。

而你会发现,曹操在问谋臣的建议之前,其实心里已经有了想法,但是他会先听各方不同的建议。

经过再三考量权衡后作出决定,对于自己意见不一样的人,不仅不惩罚,反而给予奖赏,希望他们下次也能够敢于进谏。

05.

三是信守承诺。

关羽,应该最让曹操梦寐以求、心痒痒的人才了。为了留关羽在身边,曹操这回是真的是走心了。

例如,关羽投降前,要求曹操答应自己三个要求,如果这三个要求做不到,自己便死战到底。

一是自己只降汉室,不降曹操。

二是照顾好自己的两位嫂嫂,不许其他人骚扰。

三是一旦知道刘备的去处,就会离开。

这么“丧权辱国”的条约曹操也欣然应下,希望能施厚恩打动关羽。

为此,曹操还不惜拿出赤兔马赠予关羽,用纱锦作囊,赠予关公护髯。

即便如此,当关羽听说刘备的去向后,毅然决然向曹操请辞。

这个时候,蔡阳听说关羽已经走了,想要去追赶。

曹操叱退蔡阳,不让他追赶,说: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

尽管不舍,曹操还是亲自去送行。担心关羽过关时有部将阻拦,曹操还特意派出使节带上自己的公文,让守城将士放行。

然而使节去晚了,早在此之前,关羽早已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夏侯惇看到公文便问使节说:关某于路杀把关将士,丞相知否?

使者回答说:这倒不知道。

于是夏侯惇提枪与关羽交战,打不到十回合,又有一个人骑着马飞奔过来。

原来是曹操后来听说关羽斩关杀将,担心关羽遇到阻碍,特意命张辽传谕各处关隘。

虽然没有收服关羽,但是曹操对人才的爱惜和信守承诺也赢得良好的雇主口碑。

06.

作为老板,曹操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抓大放小,不计前嫌。

官渡之战中,曹操领*直冲袁绍的营地,从图书中捡到一束书信,都是许都和*中多人和袁绍暗通的书信。

曹操左右的人都劝他可以一一点对姓名找机会杀掉。

但是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所以命令把书信全部烧掉,不再让旁人提及这件事。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和用人的雅量。

因为袁绍既灭,那这些暗通的人自然也没了外心,如果追究,反而会逼这些人外投其他团队。

但不追究的话,这些人会感恩曹操的大恩,更卖力地工作。

07.

最后,作为老板,曹操对于人才真的是用心待之。

一次,张绣叛变,爱将典韦为保护曹操而战死,曹操大哭,还亲自为典韦设祭奠。

要知道在这一战中,曹操的长子、侄儿都死了,曹操不哭儿子侄子,唯独只哭典韦。

我觉得除了曹操真的痛惜爱将的死以外,其实也有做戏给手下的人看的成分。

你想,如果你是曹操的手下,看着曹操对于爱将的死无动于衷,只是把下面的人当做棋子的话,手下的人岂不是心都要凉了?

所以曹操这一哭,就让手下的人觉得这个老板很重感情讲义气,士为知己者死,为他赴汤蹈火也值了。

最后:

许邵曾评价曹操,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有野心,有权谋,懂得驭人之术,这样的老板,谁不想跟。

我想,这也是曹操的家族企业最终能够上市(称帝)的重要原因。

来源账号:孤岛

40万人都在看

往期精彩回顾

我30岁,工作汇报后被安排离职,职场人不懂这一点,早晚吃亏!为什么穷人会“越来越穷”?我和清华女教授聊了3小时才明白,想赚钱还得靠这个!如果你不想工作了,就去这四个地方走走(写得真好)有一种人生智慧,叫慢一点也没关系(必读)最能反映一个人见过世面的6种表现(经验)

每天清晨的精品读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