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微黄梅乡味一口惦记已久的家乡美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最佳医院 http://www.jk100f.com/m/

味觉是脑海里

记忆的一部分

更是一种情意的提醒

*梅乡味

曾经的我们,背起厚重的行囊带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离开家乡,在陌生的城市打拼……

每逢节日

总会被心底涌动的思念所占据

不管是胃还是心

都会齐齐“指”向家的方向

因为只有在那里

才可以安放我们一年的疲惫

才可以接纳我们的所有

给予我们温暖和抚慰

明天就是农历三月三了

在*梅,这一天

要吃菜粑、地菜煮鸡蛋

而且老人家会要求:鸡蛋只能吃单数

*梅菜粑

*梅的菜粑主料是芥菜和粘米。芥菜菜叶墨绿油亮,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并具有下气消食、解*消肿之功效。

做菜粑的时候,要先将菜叶洗净,切成丝,随即放入滚开的水“捞”一下,然后加盐搓揉。揉搓的过程中,淌出的菜汁墨绿清香,沁人心肺。同时还要把用来做粑粉的粘米洗净,磨成米粉炒干,不能太湿,否则做起来的菜粑容易破裂。再把碎菜叶与熟米粉搅拌在一起,加点香油,反复用力搓揉,然后将揉好的面团,捏成一个个小团,再放在掌心压扁,这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里面加上各种馅料,如肉、粉丝、酱干、大蒜等,这样的菜粑吃起来,会更加香软,最后是上灶蒸熟。大约二十分钟,热气腾腾的菜粑就出笼了。

*梅

菜粑

*梅三月三吃菜粑的传说

曾几时,疥疮在全县流行,百姓不胜其扰。一农夫在万般无奈之下,将患疥疮的八旬老母背到四祖寺求治。粗通医道的道信大师赐一药方:米粉与芥菜混合做成菜粑食之。农夫依言竟至治愈。消息传开,四里八乡的患病百姓都到四祖寺求医问药,适逢三月三大师寿辰,大师亲自下斋房,做了很多的菜粑广施百姓,使全县的疫情得到控制。事有凑巧,当时唐太宗李世民亦患疥疮,闻言四祖奇术下诏命大师进京。大师以佛事为由只开了一个方子送到京城,太宗痊愈后亲赐金匾给四祖大师。从此大师声名远播。后来唐代宗李豫赐封四祖大师为“大医禅师”。一直到现在,四祖寺仍然有三月三做菜粑广施信众百姓的习惯,而三月三吃芥菜粑也成为了*梅人的习俗。

农历三月三,*梅也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又称荠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民谚曰:“三月三,地菜当灵丹。”“三月三,地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预防春瘟。

家乡的味道是熟悉的

是温暖的、亲切的

是外面再精致可口的美食都替代不了的

四季变换,岁月流转

家乡的味道,始终如一

因为那份爱,不曾改变

在这阳光正好的人间四月天

快与家人分享这浓浓的乡味吧!

编辑:向菲

责编:郑鉴峰

总监制:蒋毅

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新闻热线)-(生活热线)(新媒体合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