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医院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年2月至年1月,我上山下乡到湖南省黔阳县(现在洪江市)大崇公社盘龙大队。
盘龙大队位于雪峰山下、八面山一侧。俗话说:“盘龙卧虎高山顶”,这里离湖南省的最高峰雪峰山苏宝顶不远。往北翻过山坳就到了铁山公社,往东走十余里就到达了熟坪公社。这几个公社都处在崇山峻岭之中,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峰就达数十座,自然条件十分艰苦。
盘龙山顶有一处巨大的石壁,高万仞,长数百米,朝东南面笔直陡峭呈灰白色。天气好的时候,在几十里路以外的安江城里都能看到它隐约的身影。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夹在两大山脉之中的盘龙,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千沟万壑之中,数十条小溪在流淌。
县里领导决定,要把丰富的水利资源利用起来,修建一座小型水电站,解决公社老百姓用电问题。
整个水电站的规划是:把水从盘龙大队一个叫龙潭洞的地方引出,沿着蜿蜒的山势,修建20多公里的盘山渠道,把水引到一个叫清水湾的地方。在清水湾的山头上修一个蓄水池,从蓄水池通过增压设备使水从直径将近一米的粗大钢管中冲下,带动建在山下水电站厂房里安装的四台水力发电机发电。(每台两百千瓦,共八百千瓦)这种水电站叫高水头水力发电站。
我们年下放在盘龙大队的六名知青肖安、阮暑平、方松柏、尹显安、邓传德和我,都被大队派去参加了水电站的建设。
引水出洞
山有山脉,水有水路。从盘龙山流出的溪水,在一个山口跌进龙潭洞之中不见了踪影。
当地老百姓有很多封建迷信传说。说这个龙潭洞里住着一条巨大的黑龙,它可以直接从洞中游入东海,每到逢年过节,都有村民在洞口杀鸡拜龙,求龙王爷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方平安。
也曾有胆大的村民们曾经举着松明火把下去探过险,但是只能下到十来米就再也不敢下去了。一是因为无探险设备很难下到深处,二是说洞中如下大雨,哗哗作响,水雾重重,火把在下面根本燃烧不起来,一下子就被浇灭了,里边什么也看不见,怪吓人的。
据专家预测,这个洞下面有一条巨大的暗河,山中有多条溪水流入其中,水量丰沛,常年不息,上通八面山,下入沅江水,长达百余公里。
为了把洞中的暗河水引入水渠,必须炸开龙潭洞,堵死地下暗河,才能使水位抬高,让地下水顺着人们的意愿从龙潭洞流出。
也只有把地下暗河的水引出,才能保证四台水轮发电机所需要的水量。
为此,民兵们配合县里水利勘探部门,反复多次入洞勘察水情和地下结构。没有现代化的勘察设备,大家群策群力,土法上马,用几根大圆木做成一个三脚支架,用北方打水的轱辘吊起探险队员的笼子放入山洞,以扯绳子为信号,上下换班。
指挥部在洞口挂起了大幅的标语:“劈开千年龙潭洞,引出万代幸福泉”。
我也猛起胆子跟着民兵营长下去了一回。溪水坠入洞中,使洞里如同下大雨一样,浑身立马湿透。洞的直径不是很大,不到十米,但怪石嶙峋,洞壁长满青苔。奇怪的是,再往下十几米之后就不“下雨”了,水变成沿着石壁往下流,原因是洞的直径反复变化造成的。
在这个深度可以睁开眼睛,打开手电,隐隐看见洞中的情况了,最深的地方大约有五六十米,下面传出很大的流水声。
通过数十次的勘探,终于探明了地下暗河的水量、流向以及河道的规模,最重要的是找到了可以拦河筑坝的最佳地点。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终于一切准备就绪,在地下暗河最狭窄的地段筑起了一道拦河坝,使水位上台了好几米。然后用炸药把石壁炸塌,填满了半个山洞。使水位上升到略高于引水渠的高度,然后在石壁上凿出一个直径两米多、长十余米的引水洞,终于把地下水引入了水渠。
现在想起来,如果这个龙潭洞不炸掉,它极有可能是一处很好的旅游胜地!开发出来可以在地下划船游龙宫,地下也可能藏有极其宝贵的生物和植物。
挖引水渠
从龙潭洞引过来的水,要经过20多公里的渠道,流入发电站所在的清水湾的一个山头上的蓄水池中。这么长的引水渠道任务,分到各个生产大队,每个大队大约五公里。
县水利局的工程师们测量了水渠沿线,在每一个山湾和山脊处埋设了水泥桩,桩之间用白石灰画了线。整个渠道按3‰的坡度设计。
我们挖水渠时,只要按照石灰线挖就可以了。渠道宽两米,深一米五,每人每天完成两米的任务。只要完成了任务,通过技术员验收,这一天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安排。
我们挖水渠一般是先用炸药炸松石土,然后用铁撬扛撬起大石头,挑走碎石泥土。我们六个知青很团结,大家齐心协力,干的很快。
每天下午下班前是放炮时间,我们把领来的雷管接上引线,插入炸药管中,埋入用钢钎打好的石洞,再用石头和泥巴把洞口封死。
埋炸药时一定要把引线按点燃的顺序留足长度,越先点的炸点引线越长,以便点炮人有充足的时间,点燃后面多个炸点。全部炸点埋好以后,就吹响急促的哨声,安全员挥舞红旗让所有的人都隐蔽到安全地带。
我们几个知青都干过这个危险的活。用一块布搓成捻子,沾上煤油点燃以后,逐个炸点引燃引线。(也可用点燃的香烟)为了安全,一般我们每次不超过十个炸点。点炮的人全部点燃引线后,迅速跑到安全地带隐蔽。
我们点的炮一般都是一管炸药的小炮,如果要用多管炸药,必须经过指挥部的批准。
点燃所有炸点后,我们既要隐蔽,还要注意听响了几炮,如果埋了十个炸点,一定要响十响,说明没有哑炮。如果只响了九响,那一定是有一处哑炮,就得去排除,这是最危险的活。
出了哑炮,不能立即去排,必须再等十来分钟。有时是因为引线潮湿,燃烧速度慢一点,其实它还在燃着,这时冒然去排,可能出危险。
十余分钟后,如果还不响,就一定是哑炮了,原因一般是引线受潮没有燃起来,火熄灭了,也可能与雷管接触不紧有松动,没有把雷管引爆,再就是雷管质量有问题。
排哑炮时要带上安全帽,拿一根长长的钢钎,像打仗进攻一样,猫着腰,尽量在有障碍物的地方低姿行进到哑炮附近,用钢钎把洞口掏开,观察没有冒烟等险情后方可走近拔岀炸药取掉雷管。
我们六个知青中,方松柏很有担当,每次从埋炸药、点炸药到排哑炮他都奋勇当先。但是他的胆子比较大,带队的贫下中农老蒋和老段喊都喊不到,他直接就去拔哑炮了。邓传德、尹显安和方松柏是同类型。幸运的是他们从来都是安全顺利,没有遇到过险情。
水渠挖出雏形后,就需要被复。用水泥造价高,我们公社决定用三合泥。三合泥就是用*土、石灰、沙子加少量粘合剂合成泥后,被复到水渠的底部和两侧,然后用木棍捣实。这种方法,还真的挺好使,干了以后不开裂,不渗水,还挺结实有效的。
由于不通公路,所有的原料包括石灰,沙子,*土都要从公路边挑到半山腰,每人每天要完成斤左右的任务。我们一上午能完成斤,中午加加班,再把剩下斤完成。
那时候年轻,精力旺盛,为了能下午去公社中学打球玩耍,中午都不休息,加班干完。所以下放到别的地方的知青们,总是看到我们到处玩,觉得我们很轻松,其实我们都是加班完成任务,挤出时间去玩的。
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二十多公里的引水渠全部完工。
艰苦建厂
发电厂房建在山旮旯里,面积不大,分上下两层。地下一层安装了四台水轮发电机,接通高水头水管和加压设备,并有发电后的废水排泄口。上边一层是各种仪器仪表设备以及输变电设备,工人值班室等。
在建设厂房的过程中,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小工。
需要水泥砂浆时,我们就和水泥砂浆。因为没有搅拌机,全是人工搅拌,特别是厂房整层被复灌浆时,我们分成好几个组,每个组有一块两平米左右的铁皮,在铁皮上合浆。分工有倒水泥的,倒沙子的,倒水的,最累的是合浆的几个人,用铁锹快速铲翻合成沙浆,累的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但保证了整体浇筑的需要。
需要扎钢筋,我们就快速学习。扎钢筋的工具就是一把带弯钩的钢筋扎钩,把细铁丝按照需要的长度弄成双线,用钩子勾子勾住弯头,绕钢筋一周后,一拧一打结就成了。我们学得很快,而且迅速成了熟练工。
工地上运来的建筑物资比较多,有沙石,红砖,钢筋,水泥,钢管和水泥电杆等,这时我就成了装卸工。经常是弄得满身满头都是水泥灰尘,卸完货后,我们会跑到溪中洗个冷水澡,但由于是冷水,头发往往洗不干净,特别是卸水泥之后,洗完还觉得头发不顺发硬。
需要架设输电线路,我们又成了架线工。我们要把一根根的水泥电线杆抬上拖拉机,运到需要埋设的地点的山脚下,然后一根一根的抬上山竖起来。成吨重的水泥电杆,加上又没有路,十余个人抬一根非常费劲,常常累得浑身没劲,饭量大增,一顿能吃一斤饭,四份菜。
我们住的条件也很差,因为是临时工程,开始修水渠时,我们是住搭建在水渠边山坡上的茅草房,下大雨时到处漏水。床是用木棍搭成的,一排睡十几个人,躺在上面恪的身上生疼,只好把稻草铺厚一点。
后来条件好一些,在清水湾小溪边上建了一个大木屋,我们住在二楼,没有床,睡在地板上。因为工程没有钱,屋子只能一步步建,所以头几个月木屋没有扎尾板,只是一个空架子,除了顶上盖了瓦,几乎和睡在露天没有什么区别。下毛毛雨时都能吹进屋子,我们只能用塑料布把被子包起来。后来入冬了,天气实在太冷,指挥部才想办法用木板把空旷的木屋围上。
由于长期风餐露宿,潮湿和洗冷水澡,我们都患上了疥疮,治疗很久都未愈。后来是大队副书记李朝云用祖传秘方,帮我们用中草药熬水洗澡、擦药才治好。
工程指挥部也很简陋,指挥长姓丁,大家都喊他“丁委员”,大概是公司*委委员。眼睛瞪的挺大,颧骨很高,瘦瘦的,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也很严肃,很能吃苦。
县水利局来了一个工程师姓戴,长期住在指挥部,他是整个水电站工程的技术大拿和总管。我对他很敬佩,常常在指挥部翻看他画的工程图纸和技术资料。戴工很和蔼,从不阻止我,还不厌其烦的回答我提出的一些很笨的问题。
我感到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一身蓝布中山装洗的发了白,和大家一样住茅草棚。他有胃病,人很瘦,每天要熬中药吃。食堂里有时做的米饭太硬,他只能自己煮几根挂面充饥。
他也很健谈,经常和我聊天。他说他认识我父亲,夸我父亲是个好人好领导。
在水电站即将成功发电,招收的工人也已经外出培训,各项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进行时,我和肖安参*离开了那里。
通过参加水电站的建设,使我体会到了在有限的投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如何具体实现的。它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广大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艰苦的环境最锻炼人。修水电站也使我们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提高,看到了一个工程从规划、组织、管理、实施的完整过程,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或者负责某一项工作,总是要留下点什么,一定要有所作为。多少年过去,你所在的地方、单位和分管的工作,山河依旧,面貌未改,那你的人生就很没有意义。我非常自豪和骄傲的是,在上山下乡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参与建成了一座八百千瓦的水电站。它的建成,基本满足了全公社百姓的用电需求,解决了部分农村青年的就业,这里面也有我们六个知识青年的付出和汗水。
(年9月26日于东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